ST鋅業(yè)逾期貸款超3億 或拖更多銀行“下水”
2012年08月28日 8:45 818次瀏覽 來源: 每日經濟新聞 分類: 有色市場
隨著時間的推移,葫蘆島鋅業(yè)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*ST鋅業(yè))的情況似乎越來越糟,逾期貸款額逐漸增多,越來越多的銀行將牽涉其中。目前在*ST鋅業(yè)逾期貸款名單上已有中國銀行、盛京銀行、匯豐銀行、中信銀行以及廣發(fā)銀行等。
對于*ST鋅業(yè)來說,現在到了企業(yè)最為緊張的時刻。這家連續(xù)兩年虧損十數億的上市公司于8月16日披露半年報顯示,虧損已近3億,資產負債率已超過100%,達到102.01%。半年報還顯示,*ST鋅業(yè)向大股東中冶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拆借了15.45億元,拆借日期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。僅中冶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為*ST鋅業(yè)提供擔保的8月份到期的貸款額度就達3.14億元。
除了經營狀況不盡如意,令管理層更糾結的可能是逾期未能償付的3.0244億(其中中國銀行1.1340億、盛京銀行1億、匯豐銀行4000萬、中信銀行1904萬、廣發(fā)銀行3000萬)銀行貸款,比這更為艱難的或許是高達27億之多的短期借款,這些借款大都需要在今年底之前償付。據媒體報道,*ST鋅業(yè)9月份將有2.22億元到期貸款;10月份將有4150萬元到期貸款;11月份為1.98億元;12月份將為6.62億元。隨著這些貸款的到期,更多銀行將從幕后走向前臺。
逾期貸款已超3億
僅從目前公開的資料顯示,這些銀行涉及中國銀行、盛京銀行、匯豐銀行、中信銀行、廣發(fā)銀行以及國內某大型國有上市銀行等共計7.3544億。半年報顯示,27億多的短期貸款,大部分為抵押、質押或保證貸款,但仍有0.66億的信用借款。
“相比其他短期貸款,信用貸款風險最高。”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稱。
“信用借款對于企業(yè)有利,但對于銀行來講風險很高。”一位來自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向記者指出。
該公司2012年半年報顯示,該公司短期借款為27.27億,長期借款為零,短期借款比去年末減少25.23%,主要用于償還金融機構借款,所以至少在上半年,*ST鋅業(yè)仍具有還款能力。而今已明顯出現問題,由此下半年償付能力值得懷疑,24億之巨的貸款要在下半年償付,其風險不容小覷。
記者連續(xù)多日致電*ST鋅業(yè)董秘辦公室采訪逾期貸款及其他短期貸款事宜,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。
記者在調查中發(fā)現,目前為*ST鋅業(yè)提供貸款的銀行并不十分擔心貸款的償還問題。“大部分貸款是抵押、質押和擔保方,銀行有什么好緊張呢?”一位證券業(yè)從業(yè)人員向記者表示。
“為了保護企業(yè)的隱私,不方便向媒體透露企業(yè)貸款的具體信息,但我們會密切關注貸款的風險”。涉及該企業(yè)貸款的某銀行方面人士向記者稱。
“令人費解的是,銀行既然不愿意提供長期貸款,為什么還提供流動性貸款?”注冊金融分析師(CFA)、注冊風險管理師(FRM)劉駿對此很疑惑。
銀行何以應對?
記者向上述多家銀行采訪,詢問將如何應對逾期貸款,是否還會為該企業(yè)繼續(xù)提供流動性。多家銀行回復稱,鑒于企業(yè)目前風險狀況,銀行將與企業(yè)及中冶集團保持密切溝通和聯系,了解動態(tài)信息,積極制定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案。
對于是否繼續(xù)提供流動性,則不發(fā)表意見。
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客座教授趙慶明認為,從企業(yè)目前的狀況看,銀行很難會再提供流動性,但對于逾期貸款,銀行可能會借新款,還舊款,從而緩和企業(yè)還款壓力。
*ST鋅業(yè)屬于稀有金屬行業(yè),隨著宏觀經濟波動而呈現一定的周期性。公司在2001年到2005年運行相對平穩(wěn),2006年9萬噸鉛鋅密閉鼓風爐系統(tǒng)正式投產,公司鋅的生產規(guī)模擴大到39萬噸,但是這樣的投資在經濟危機的大趨勢下,顯然導致了產能過剩,投資回報不能及時收回,增加了企業(yè)的財務負擔。
責任編輯:lee
如需了解更多信息,請登錄中國有色網:www.bestexercisefitness.com了解更多信息。
中國有色網聲明: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。
凡注明文章來源為“中國有色金屬報”或 “中國有色網”的文章,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(chuàng)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(fā)布的文章。
如需轉載,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( 郵件:cnmn@cnmn.com.cn 或 電話:010-63971479)聯系,簽署授權協(xié)議,取得轉載授權;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“XXX(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)”的文章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構成投資建議,僅供讀者參考。
若據本文章操作,所有后果讀者自負,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