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危機四年再回首
2012年10月24日 12:40 2376次瀏覽 來源: 經濟觀察報 分類: 有色市場
中國:迷思與“次生傷害”
危機以來,我國總體上表現(xiàn)得較為穩(wěn)健,甚至似曾有“風景這邊獨好”之勢,于是出現(xiàn)了諸如“中國模式優(yōu)越,不會遭受危機沖擊”、“中國(企業(yè)或銀行)將拯救(征服)世界”等論調。然而,冷靜觀察,事實并非如此簡單。一方面, CDO、合成CDO、CDS等重創(chuàng)美國的金融衍生品確實沒給我國造成大麻煩,而其原因恰是資產證券化才剛起步,受到重重制約。國內相關實踐正式始于2005年,2007年國務院批復擴大試點,金融危機后直到最近實際上陷入停滯。如果說金融創(chuàng)新在美國屬于過度,在中國則主要體現(xiàn)為發(fā)育不足。另一方面,事實上從上世紀末開始我國政府就采取了各種措施,幫助金融機構剝離處理不良資產、補充壞賬準備。2004年初起,中國銀行、建設銀行、工商銀行、國泰君安證券等一批重要機構更都接受過中央政府的巨額注資。某種意義上,金融機構“危機”在中國來得更早幾年,而之前的應對使其到2008年時有著相對更好的準備。
即便如此,對于本次金融危機中國依然給予了超乎尋常的回應。其一,政府迅速推出了“4萬億”的經濟刺激計劃,大批財政資助項目倉促上馬。其二,銀行海量放貸,2009年新增貸款9.6萬億,2010年7.95萬億,2011年7.47萬億,而相比之下,2008年只有4.9萬億。財政和金融的雙管齊下,本意旨在防止經濟過度滑坡,減低失業(yè)沖擊,以“完善基礎設施,增加內需,促進民生”的名義做出,但實際效果常常是加劇了產能過剩,助長了投機。因此,2009-10兩年房價瘋漲,物價(CPI)整體持續(xù)上竄的余波更延續(xù)至今,許多領域還出現(xiàn)了被批評家詬病的“國進民退”現(xiàn)象。
當然更為嚴重的影響是,針對危機的短期非常舉措干擾了必要的結構性改革。中國面臨著許多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。例如房價問題,背后既有民眾傳統(tǒng)“購房置業(yè)”情結、缺少其他有效替代性投資渠道等原因,更主要的在于從中央到地方復雜的財政金融糾結。中央層面,出口戰(zhàn)略下獲取的外匯盈余由中央銀行買入,由此不斷釋放出高能人民幣基礎貨幣,由于它們無法被及時足量對沖掉,貨幣供應的增長率大大超出了實體經濟潛在增長率,而基于人民幣持續(xù)升值的預期和熱錢流入則進一步加劇了這個局面。地方層面,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,中央財政在收入方面的分享比例顯著上升,而大量的支出負擔被下壓到各級地方政府,同時由于后者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和發(fā)債權,往往依賴“賣地”所得謀求發(fā)展,從而與房地產開發(fā)商形成利益共同體,對于中央政府“抑制房價過快上漲”、“限購”等政策比較消極。
責任編輯:安子
如需了解更多信息,請登錄中國有色網(wǎng):www.bestexercisefitness.com了解更多信息。
中國有色網(wǎng)聲明:本網(wǎng)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。
凡注明文章來源為“中國有色金屬報”或 “中國有色網(wǎng)”的文章,均為中國有色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(fā)布的文章。
如需轉載,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(wǎng)( 郵件:cnmn@cnmn.com.cn 或 電話:010-63971479)聯(lián)系,簽署授權協(xié)議,取得轉載授權;
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“XXX(非中國有色網(wǎng)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)”的文章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構成投資建議,僅供讀者參考。
若據(jù)本文章操作,所有后果讀者自負,中國有色網(wǎng)概不負任何責任。